close
雖然其他物種也以彼此欺騙與陷害為能事,但人類更是自我欺騙的箇中高手;做為最擅長使用象徵、最聰明,而且唯一能說話的物種,我們卻是唯一會去愚弄自己的生物。                                                                                

                                                                       生物學家馬克里斯(Lynn Margulis)和沙亙(Dorion Sagan




我們一直相信資本主義的勝利就是市場和民主的勝利,市場力量將促使全世界的大企業家將繁榮、民主、有益環保的科技帶給全人類,為了讓所有人享受更大的進步,而讓某些人暫時性受苦,那只是創造性的毀滅,我們無須驚惶? 然而隨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和溫室效應的產生,還有各地的貧富差距都日益擴大,不論是政府或經濟學者都無法有效阻止,我們還要相信這套說法嗎?

資本主義v.s市場經濟

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著作『國富論』被許多人視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書籍,也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亞當斯密在本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這理論闡明了理想中最完美也最民主的自我組織經濟體制。他的立論必須建立在一些經過精心推敲的假設條件中,才能讓自我組織的過程為社會帶來最有利的結果。包含:

  • 買賣雙方的規模都必須夠小,不致影響市場價格   
  • 所有參與者都必須能取得充足的資訊,不能有暗盤交易   
  • 賣方必須擔負所賣產品的一切成本,並將成本反映在售價上  
  • 投資的資本必須限於國內,國與國之間的交易必須收支平衡 
  • 儲蓄必須用於創造生產性的資本

然而,即使不是學經濟的人都能輕易的看出,現在社會中,真實的市場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那我們又為什麼能期待,當全球連中國大陸都邁向資本主義的社會時,一個富裕建全的社會將會由市場上那雙看不見的手去促成。

當政治人物和企業財團掛勾,人民盲目的跟從時,資本主義彷彿裸體國王的披風般,活靈活現。當初亞當斯密和許多經濟學者的市場理論,也被斷章取義,而形成了如今眾人默許市場為少數人和利益集團所控制的局面。

若是脫掉裸體國王的披風,真實的市場,和理想中的市場究竟有多不同呢?

競爭:小公司v.s大企業

理想中的市場不允許任何一家買放或賣方的規模大到足以獨自左右市場價格,但現行的"資本主義"任何企業所追求的都是無止盡的擴張。

一九九五年,全球前兩百大企業的總體銷售額相當於全球國民生產總額的百分之二十八,而這些企業雇用的員工卻不到全球人口的千分之三,光沃爾瑪的營業額就大到全球有一百六十個國家的國內經濟規模還比不上它的國內經濟規模,這個情況並未因這幾年企業高喊社會企業責任而改善多少,企業的影響力反而各國政策的導向,而更趨壯大。

企業合併與購併的風潮,也讓產業集中化的現象更為嚴重,也發生在各個產業中,以美國來說,軍火承包商只有三家,大型商用客機的製造商只有一家,而歐盟推行單一貨幣歐元後,也讓整併風潮加劇。這些合併案有許多是對大眾利益的謬視,一來是因為併購動作完成後,多半是大規模的裁員,和工作委外;二來是這些併購案創造出許多龐大到足以操縱全球市場的的企業怪獸,他們透過金融的影響力和媒體的操控權,操縱價格、決定提供什麼產品給消費者、把競爭者併入或逐出市場、重塑流行文化已為企業提供的產品創造需求。

除了橫向及縱向的整併外,企業亦採取聯盟方式,聯合壟斷物價,影響消費者權益,當企業彼此之間的利益糾葛越趨複雜,連會計公司也不斷整併後,所謂的「獨立稽核」已成為空談。

完整的資訊:共享v.s獨佔
市場理論主張,資訊應該免費取得,相關知識和人才必須共享外,消費者亦要能夠取得產品品質和物價的足夠資訊,才能有效的讓市場運作。

然而企業卻屢屢向政府部門施壓,剝奪消費者獲悉產品成分正確標示的權利,例如近幾年關於有機產品的認定,在美國竟然因為企業施壓,而背離消費者認知放寬標準。智慧財產權體制原本立意良善的用途,也遭濫用,例如強迫農民採用那些獲得專利許可經過基因改造的種子,無形中對大豆棉花等大宗商品取得獨佔權,甚至連人類的基因,也被生計公司取得排他的獨佔權。

許多當初立法訂定的標準,也在企業對立法者的遊說下,在多數大眾未知悉時,悄悄的修改了界定,使人們不知不覺的喪失自己的權利。

正確的價格:完全成本v.s官方補助
市場理論清楚指出,產品的成本必須由製造者負擔,透過定價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投資者也必須自擔風險,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的補助,都會扭曲市場自行調價機制,降低社會分配資源效率。

然而不論是在美國或台灣,我們都可以看到企業運用包含威脅撤廠或宣稱可謂地方製造就業機會等各種手法,尋求政府補助,越大的企業往往擁有越多的籌碼和政府談判,加上官商之間的利益輸送,使企業的成本,轉嫁到納稅人身上,卻讓利潤由特定人士獲得。更有甚者,當企業污染環境,或透過經濟犯罪所造成的巨大成本,也是由全民買單。

簡單來說,許多企業的龐大利潤建立在對社會其他部分所帶來的巨大成本上,但高階主管和大股東卻可以獨享利益,若市場法則運作正常,大部分企業老早就會發現自己無力支付成本而宣布破產,或是改組為較小且較有效率的公司。

--->企業理想國 第二章 裸體國王(上) p73-p91(重要!!火柴人強力推薦!!)

 
企業理想國 第一章 誘人的歌聲(下) p43-p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火柴人 的頭像
    火柴人

    火柴人的部落格

    火柴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