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文魯彬先生推薦我看的,他說一本好書應該要能夠幫助你少看許多書卻能懂得很多事情,而這是就是他在多年前看過,至今仍會跟別人推薦的好書。
這本書於1973年出版,距今已35年,他在剛出版時銷售量普通,並沒有被廣為討論,但每一季都呈現穩定的成長,最後逐漸成為一本廣為眾人所知曉的書,並且其效應仍持續延燒中。我相信一本經典就應該是這樣子,特別是寫有關於趨勢的書,如果在3.5年後就已經不值得一讀,那麼充其量只能勉強稱作一本時效性較長的報導或評論。坊間太多雜誌或是趨勢專家,每年甚至每個月都在炒作不同的趨勢議題,把人們搞得焦頭爛額永遠搞不清楚狀況,其目的究竟是在為了幫助人們,抑或如同時尚潮流般,只是為了帶動指標來創造收益,將會隨著時間流逝不證自明。
以我的觀點,我永遠不會去聽那些沒有核心價值,立場不定的人的話,他們不定的言論,時常改變說法並不是代表他們能掌握新的動態,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基本面了解不夠透徹,所以必須採取制標不治本的作法,他們用心太少,只看事件的表象卻無法找到問題的根源,因此總是見招拆招,在混亂中疲於奔命,卻無法改變結果。
經典,是能夠歷久彌新,讓人一讀再讀的作品。小即是美儘管我還沒閱讀完,但從書名及介紹,以及耳聞其作者為現代綠色運動中「勤於思考」的第一人,我對它已充滿期待,我會在我閱讀的過程,不斷摘錄文字與大家分享:
p1.
自我設限、自我節制、知所侷限─這是賦予生命、保護生命的動力。 我們所需要的新經濟學必將基於以下的認知:
經濟發展只能「到某種程度」;
生命只能復雜「到某種程度」;
追求效率或生產力只能「到某種程度」;
使用無法再利用的資源只能「到某種程度」;
完整人性對細密分工只能忍受「到莫種程度」;
以「科學方法」代替一般常識只能「到某種程度」。
修馬克
推薦文
p4.
這本書代表了經濟學家的逆向思考,要把人的消費慾望帶回源頭, 省思如何生活才是值得的與快樂的。兩大焦點是珍惜大自然以及重視、心靈的真正需求,而具體作法則是選擇合宜的簡樸生活。作者的示範肯定 了一件事:傑出的經濟學家在骨子裡依然是一位人文學者。不僅如 此,任何傑出的科學家都會展現高質拘人文素養。
傳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p5.
諾貝爾究得主寇斯:不能夠清楚表達的意念,是永 還不可能被清楚證明是錯的。
p.7
缺乏歷史感的人同時也就缺乏對未來的展望與把握。對任何人而 言,肉體生命的長短與禍福都是次要的,重要的固定如何將有限的生命 和無眼的世界聯繫起來,並便有限轉化為無眼。
宇宙究竟是否存有一超靈,既能統轄宇宙同時又能貫通於宇宙萬物,啟動天地之生生不息,帶來善的意志和美的法則,且與人間價值範疇聯為一體?在基督教是上帝,在老子則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 不宰。」何者是人生的歸宿?終日汲汲營營於股價起伏的同胞們可曾靜心想過?
李華夏(經濟學博士)
p.9
修馬克精確地從二次戰後世界各國發展的歷程,點出以成長與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架構,對於人性、社會以及環境的扭曲與破壞,並 且認為要達成貧窮問題的消葫、人類尊嚴的確立,乃至於自然資資源的持 久存績,其出路在於發展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亦即新的生產方法與新的消費模式。而什麼是新的生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在「實利主義者的 輕率與傳統主義者的靜止之間,找到『正命?也就是生活的絕對合理性」。
李永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p16
導讀:卜雷特/英國環境生態學家,《拯救地球》作者
我們整個生活所採用的工業步調所犯的主要錯誤,就在我們繼續視無可復原的自然界資本為收入項目的態度。
p18
當他們孤獨地掙扎著正視經濟現實可能出現充份就業的情景時,他們還是不理會以下 聞單不過的事實:工作對人們來說,其代表的意義遠超過出賣一份勞動有所報酬這 種相對單純的交易。在一個工業社會,心理上的收益諸如安全、成就感、地位、團體感及喜樂感,主要是透過人們的職務或他們所從事的工作而傳遞的。
職務和工作之間仍然有一個基本的區別。「充份就業」是被當作現代政治人物最受歡 仙丹效力來投資的,它仍意昧著給所有居民,除了無能力的少數人外, 一份全日職務。它仍未被賦予給所有有能力工作的人一個取得好工作的意涵。 在這件事情及許多其他事件上,修馬克樹立了一個標誌..
在一片機器人化及,移動資本」以追逐更便宜勞力成本的時代,所鼓吹不合時宜的充份就業聲中,他 仍能提供唯一的另類選擇。
- Jan 26 Mon 2009 16:57
小即是美(進行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