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埃及革命中學到什麼?(1)
埃及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已經進入第六天,這幾天台灣好像是國際社會的化外之地,從上週五爆發開始,國際媒體如CNN一天24小時不斷在播送,一直到現在 還在密切注意情勢的發展。反觀我們的媒體在第二天之後才有零星的報導。不是閱聽大眾提不起興趣,而是主流媒體的惰性,或者得了國際觀障礙症,對於遠方事務 興趣缺缺。埃及這一把火已經讓中東、北非國家的獨裁者在他們的寶座上顫抖,雖然還不敢斷定會延燒到其他國家,造成政權垮台的危機;但明顯地,這一把火在國 際金融市場已 掀起波瀾,國際資金轉向安全的避風港如黃金、石油、美元避險。這是初起階段,未來的發展關係著整個地緣政治對投資的影響。埃及人民的不滿、憤怒在全世界都 存在不同程度的類似狀況,台灣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還不那麼尖銳,還不會引燃社會內部的矛盾。 我們在看北非的政治動盪時,想到的可能是失 業、貧富懸殊、政治壓迫、物價高漲等浮上台面的問題,但深一層探討,這是一個全球化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資本主義在它脆弱的環節上裂解的開始,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會看清楚埃及革命的真貌。
首先來看全球化對埃及的傷害:埃及除了棉花、紡織、石油、石化產品之外,其他民生工業產品多數仰賴進口,小麥進口占全國需求的半數,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麥進 口國;當亞洲國家因匯率升值多少減低糧食漲價的衝擊時,埃及幣不升反貶使得糧價比其他國家都還要高。高糧價對基層民眾來說是沉重的負荷,2008年糧食高 漲埃及就曾經爆發動亂。
擁有競爭利基的國家當然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占上風,如亞洲國家,但不一定其他國家就不能走上工業化之路,基礎建設太差,無法提升競爭力是主因;不過一個國家樣樣都靠進口,足見這個 國家是國際分工之下的輸家,既然是長期的輸家就不必在國際自由貿易上競逐,關起門來或關一半門,雖然經濟發展可能會遲緩,但總比長期入不敷出好太多了。
糧食生產更是埃及的罩門,埃及人口8千萬,養活這麼龐大人口當然是吃力的事,但別忘了中國、印度都超過10億人口,這兩個大國基本上糧食都能自給自足。長 期以來對農業的忽視,才會造成全球第一大小麥進口國這一惡果。糧價在70年代高漲之後一直低迷,三四十年前的經驗大概沒有多少人會記得,當時高漲的糧價是 生活沉重的負擔,不過當時全球人口比現在少很多,埃及人口也比現在也少很多,還不會成為拖垮政權的主因之一。
糧價在80年代以後是有史以來的低點,看看西方歷史或這者中國歷史就可以明白,如聖經記載一般人民幾乎無法吃到純麥,在中國一般人民要填飽肚子也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工業化農業使得糧食在已開發國家占生活開銷的比例一直在下降,雖然在開發中國家可能超過生活費的一半以上,但和農業時代比起來仍是便宜許多,農 業時代可能除了食物以外不必有太多的花費。所以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現代正是食物最豐富的時代。現在全球有10億饑餓人口,當然,挨餓國家有總總不同的 原因,但天災之外,人謀不臧是主因。
埃及如果是一個外貿出超的國家,大量進口糧食,短時間不會有問題,但埃及不像區域內其他國家有鉅額的石油收入,進口糧食是國家的一大負擔,而對全國糧食補 貼更使國家財政進一步惡化。如果早在幾十年前就有規畫,糧食高漲的衝擊就可能減低。未來糧價很可能進一步上漲,即使穆巴拉克下台,埃及新政府也沒辦法解決 這一棘手的問題。
台灣從埃及革命中學到什麼?(2)
有錢可以買到糧食,可以買到這個國家所缺少的物資,埃及偏偏不是這樣的國家。如果糧食幾乎撼動埃及政權,那麼對台灣會有什麼樣的啟示?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30%左右,情況比埃及還糟,但台灣富有,以目前的糧價水準,進口不成問題。但問題是,如果未來國際糧價不是只上升幾成而是三五倍在上 漲,那時候台灣該如何渡過難關?輕微的糧食通膨,較富裕的國家可以透過補貼紓解民怨,如科威特發3千美金的大紅包,但並不是每個國家出手都會如此大方,台 灣也有消費券的經驗,但4000元的紅包給民眾的感覺就像中統一發票,會快樂一下子,對改善生活的作用只有杯水車薪;未來如果生活更困難,消費券是不是還 要推出,金額會多高?總不會像科威特那樣多吧!
當「黃小玉」已經漲翻天時,我們的政府才想到一些壓箱法寶──降低關稅,但有用嗎?關稅本來就不是很高,就算下降50%,能回饋給消費者的非常有限;有 「聰明」的專家學者要政府趕快去察查廠商是否有把降低關稅的利潤回饋給消費者,其實這根本不是重點,小麥進口關稅原先是7%左右,就算下降50%,也只有 3%左右,殊不知從研議降關稅到真正實施,小麥價格的漲幅早已經超過關稅降幅。國際農產品市場波動激烈,往往美國農業部每月的報告就會帶來3%以上的價格 波動。
面對石油、糧食的上漲我們的政府幾乎是不作為,或者說是被動地承受價格高漲的苦果,當油、糧更貴時政府會補貼,但大部份還是要由民眾來買單。
國際小麥價格十餘天來幾乎天天上漲,除了天候因素外,小麥價格走'揚主要是阿拉伯國家大肆搶買,如阿爾及利亞購買1百萬噸小麥,這是一年所需,不這樣就等 著看國內人民造反。埃及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2美元,所以目前的國際價格就會出現動亂;台灣生活好得多,但若未來倍數以上漲價一般民眾還受得了嗎?囤積 一年所需的糧食不僅可以確保糧食來源無虞,更重要的是可避開短期價格的波動;中國糧食儲備也相當成功,價格如果過度波動,政府就會把公糧賣到市場來,來平 抑物價。台灣如何呢?我們號稱由市場決定,小麥庫存只有2個多月,不僅可能面臨來源短缺的風險,同時也也承受價格波動的壓力。根本之道是建立糧食儲備機制 (目前只有稻米儲蓄),政府介入小麥採買,廣建小麥儲存設施,才可能在未來的糧食危機中降低傷害。
台灣100%小麥由國外進口, 現在的小麥消費竟然超過稻米的消費,我們人均米食消費量大約只有日本的一半,不曉得農政官員在作些什麼,如果米食能提升至日本的水準,小麥進口就會少一些,受到國際糧價上漲的壓力就會緩合些。
走過台灣中南部鄉間,廢耕、休耕土地比耕作土地還要多,根本原因是「穀賤傷農」,現在稻米價格稍有回升,已略略提高農民耕種的意願,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農 民對市場臭覺還相當敏銳,如果政府不怕生產過剩,提高收購量及保價收購金額,不出一年休廢耕的農地就會大大降低。不過不必太寄望這個政府,他們不會想這麼 多,政府專幹一些飲鴆止渴的事!
台灣從埃及革命中學到什麼?(3)
埃及官方的失業率在10%左右,但正如美國的失業率那樣不可信,真正的數字應是20%以上,這是相當高的數字。失業率高不一定會引起動亂,如沙烏地 阿拉伯失業率就一 直居高無下,但沙烏地阿拉伯有錢可以擺平人民,埃及則缺少資源來紓解民怨。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首先出事的國家,除了高失業率外,另 外的共同點是國民所得偏低,這是動亂的兩大因素。除非一國處於資本主義強旺的階段,否則就業狀況不可能太好,已開發國家將工業外移造就新興經濟體,當然失業率居高不下,如歐盟國家失業率在10%已有一段很長時間,美國工業外移,失業率長期來看,會向歐洲國家看齊。
資本主義從80年代開 始,亞洲國家受惠於各種優越的條件,經濟成長率一直領先全球,在有限的工業製造部門之中,磁吸效應排擠其他國家的發展。埃及除了紡織業還有競爭力之外,其他就是 依賴天然資源,不過埃及天然資源並不像鄰國那樣豐富。
2009年埃及出口290億美元,進口562億美元,因為缺乏工業基礎所以資本財須由國外進口,進口國第一位是美國,第二位是中國。從進出口來看,埃及不 可能讓其人民充份就業。更糟糕的是埃及人口膨脹,1990年人口5771萬人,2000年7017萬人,2009年8299萬人,埃及人口每年大約以2% 的速度增長,這麼快的人口增加速度,除非是像中國、印度那樣有良好的經濟發展條件的國家,否則高失業率是必然的現 象。而埃及是人口結構年輕化的國家,3分之2的人口在30歲以下,就因為人口年輕90%的失業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
這次革命的主力是年輕人,許多人受到良好教育,年輕人失業率超過30%,他們要工作要自由,年輕人憂心如果要往上爬,只能靠賄賂、恩惠、違法來達成目標,這樣的國家不會有前途。
埃及距離台灣很遙遠,經濟狀況也迥然不同,但在我們宣稱即將進入的「黃金十年」,難道就此一帆風順?低經濟成長、高失業率困擾開發中 國家的夢魘會不會在台灣出現?
天佑台灣,二戰以來整個國際情勢對台灣獨厚,一是美國長期繁榮,一是中國崛起,這兩大外部因素讓台灣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良好的勢頭,但好運是否長在,好牌是 否依舊靈光?我的答案是,如果沒有大開大闔的走向,不久台灣會出現許多開發中國家面臨的困境。根本原因,台灣經濟嚴重地依賴外部環境,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國 際經濟情勢不容樂觀(國際金融崩潰危機、頂峰石油、極端氣候),台灣毫無準備,台灣的舊命脈──電子業,新續命丹──觀光業,這兩大產業的基礎宛如建立在 沙灘上,很脆弱,它的命運我們無從決定!
原文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chou111188/article?mid=564&prev=565&next=563相關報導:
埃及革命 1滴淚撼動千萬人心
掀起一個革命需要募集多少人和多少錢?一滴淚真的能夠造就一場革命?還是這場革命早就已經蓄勢待發,只是等待一個對的時間點以及情境點燃人民的怒火。
最近綠黨的事情,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要做一件大事,不要跟我談錢,因為我只跟你談是非,談什麼是人民需要的,談什麼是對的,作真正對的事,為多數人的需要作事,才能成就一件事,不是嗎?
留言列表